酷斯法律师网,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卟啉病的拼音

2024-10-08 03:35 分类:医疗纠纷 阅读:
 

雷尼替丁简介 (一)

雷尼替丁简介

最佳答案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雷尼替丁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5.2 英文名称 5.3 雷尼替丁的别名 5.4 分类 5.5 性状 5.6 剂型 5.7 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 5.8 雷尼替丁的药代动力学 5.9 雷尼替丁的适应证 5.10 雷尼替丁的禁忌证 5.11 注意事项 5.12 雷尼替丁的不良反应 5.13 雷尼替丁的用法用量 5.14 雷尼替丁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5 专家点评 6 雷尼替丁中毒 6.1 临床表现 6.2 诊断 6.3 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 雷尼替丁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léi ní tì dīng

2 英文参考

ranitidine [朗道汉英字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雷尼替丁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781 111 雷尼替丁 胶囊 150mg*30 盒(瓶) 5.9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782 111 雷尼替丁 胶囊 150mg*14 盒(瓶) 2.8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83 111 雷尼替丁 胶囊 150mg*20 盒(瓶) 4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84 111 雷尼替丁 片剂 150mg*20 盒(瓶) 3.6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85 111 雷尼替丁 片剂 150mg*24 盒(瓶) 4.3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86 111 雷尼替丁 片剂 150mg*30 盒(瓶) 5.3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87 111 雷尼替丁 片剂 150mg*42 盒(瓶) 7.3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88 111 雷尼替丁 注射剂 50mg:2ml 瓶(支) 0.9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789 111 雷尼替丁 注射剂 50mg:5ml 瓶(支) 0.9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90 111 雷尼替丁 注射剂 50m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瓶(支) 3.9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91 111 雷尼替丁 注射剂 100m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瓶(支) 6.6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92 111 雷尼替丁 注射剂 100mg:100ml 瓶(支) 10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793 111 雷尼替丁 注射剂 100mg:250ml 瓶(支) 10.8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4 概述

雷尼替丁为一选择性H2受体拈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食物 *** 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的活性,但对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无影响。作用比西咪替丁强5~8倍。口服吸收快,不受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大部分以原型从肾排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8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5 雷尼替丁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雷尼替丁

5.2 英文名称

Ranitidine

5.3 雷尼替丁的别名

盐酸雷尼替丁;盐酸呋喃硝胺;呋喃硝胺;甲硝呋胍;胃安太定;善胃得;胃安太;欧化达;呋硫消胺;拉弟克;西斯塔;善得康;Zantac;AH19065

5.4 分类

消化系统药物 > 制酸及胃黏膜保护药

5.5 性状

常用其盐酸盐,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异臭,味微苦带涩;极易潮解,吸潮后颜色变深。在水中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几乎不溶。熔点137143℃。

5.6 剂型

1.片剂:每片150mg,300mg;

2.胶囊:150mg;

3.注射剂:50mg(2ml),50mg(5ml),150mg(2ml),300mg(2ml)。

5.7 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

雷尼替丁的活性成分为雷尼替丁。雷尼替丁为选择性的H2受体拮抗药,能竞争性地阻断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有效地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由组胺、五肽胃泌素和食物 *** 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酶的活性,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但对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无影响。雷尼替丁抑制胃酸的作用以摩尔计为西咪替丁的5~12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高,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较西咪替丁轻(与细胞色素P450的亲和力较后者小10倍) ,不影响华法林、地西泮、茶堿等的代谢,不良反应小且安全。

5.8 雷尼替丁的药代动力学

雷尼替丁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有首过代谢作用,故生物利用度仅为50%,其吸收不受食物和抗酸药的影响。单次口服雷尼替丁150mg后1~3h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峰值浓度为400ng/ml,有效血药浓度为100ng/ml,作用可维持8~12h。口服后12h内能使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30%。静注雷尼替丁1mg/kg,瞬时血浓度为3 000ng/ml,维持在100ng/ml可达4h;以每小时0.5mg/kg静脉滴注后30~60min血药浓度达峰值,峰值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雷尼替丁在体内分布广,表观分布容积为1.9L/kg,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15%。动物实验表明,雷尼替丁在消化器官、肝脏、肾脏浓度较高,卵巢、眼球等处较低。可经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乳汁内浓度高于血药浓度,脑脊液内药物浓度约为血浓度的1/30~1/20。雷尼替丁半衰期约为2~3h,较西咪替丁稍长;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肾脏清除率为每分钟7.2ml/kg,少量在肝内被代谢为N氧化物、S氧化物和去甲基雷尼替丁随尿排出,也可经胆汁随粪便排出。静脉注射后剂量的93%经尿排出,5%随粪便排出;口服剂量的60%~70%经尿排出,25%随粪便排出。24h内口服剂量的35%和静脉注射剂量的70%以原形由尿排泄。

5.9 雷尼替丁的适应证

1.主要用于治疗活动性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及其他高胃酸分泌疾病。

2.用于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3.用于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

4.预防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反复出血,预防Mendelson 综合征。

5.静注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6.皮肤科用于慢性荨麻疹(常与H1受体阻断剂合用),也可用于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银屑病等。

5.10 雷尼替丁的禁忌证

1.对组胺H2受体拮抗药过敏者。

2.苯丙酮酸尿。

3性间歇性血卟啉症既往史者。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5.8岁以下儿童。

5.11 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不全者。

2.使用前须排除恶性溃疡。

3.静脉给药不能超越推荐的。

5.12 雷尼替丁的不良反应

1.可出现突发性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源性休克及轻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另有静脉注射雷尼替丁发生心脏骤停的个案报道。

2.神经/精神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有发生严重头痛的报道;也可出现可逆性的神志不清、精神异常、行为异常、幻觉、激动、失眠等。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偶见服药后出现定向力障碍、嗜睡、焦虑等精神症状。

3.血液系统:偶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停药后即可恢复;罕见粒细胞缺乏症或全血细胞减少的报道,有时会并发骨髓发育不全或形成不良。

4.消化系统:(1)可出现便秘、腹泻、恶心、呕吐、腹痛。(2)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引起轻度肝功能损伤,停药后症状即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曾怀疑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用量无关。(3)雷尼替丁长期服用可持续降低胃液酸度,有利于细菌在胃内繁殖,从而使食物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形成N亚硝基化合物;并在有胃反流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感染。(4)曾有报道发生伴或不伴有黄疸的肝炎(肝细胞性、肝小管性或混合性),通常为可逆性的;也偶有发生胰腺炎的报道。(5)雷尼替丁对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抑制比西咪替丁低10倍,所以对肝脏代谢药物的干扰作用较少。

5.代谢/内分泌系统:(1)雷尼替丁长期使用可致维生素B12缺乏。(2)男性 *** 女性化少见,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停药后可恢复。(3)有极少的报道提示雷尼替丁可能导致急性血卟啉病发作,所以有急性血卟啉病史的患者应避免服用雷尼替丁。

6.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反应,表现为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过敏性休克、胸痛等。减少用量或停药,症状可好转或消失。

7.眼:有少数发生视力模糊的报道,可能与眼球调节改变有关。

8.皮肤:可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但多不严重,停药后可消失;另有极少数发生多形性红斑的报道。

9.肌肉骨骼:罕见关节痛、肌痛的报道。

10.其他:(1)可引起肾功能损伤等,减少用量或停药,症状可好转或消失。(2)静注后部分患者可出现面热感、头晕、恶心、出汗及胃 *** ,持续10余min可自行消失。有时在静注部位可出现瘙痒、发红,1h后可消失。有时还可产生焦虑、兴奋、健忘等。

5.13 雷尼替丁的用法用量

1.口服:(1)十二指肠溃疡和良性胃溃疡:①急性期治疗:标准剂量为每次150mg,每天2次,早晚饭时服;或300mg睡前一次服。疗程4~8周,如需要可治疗12周。大部分患者在4周内治愈,少部分在8周内治愈。有报道每晚1次服300mg,比每天服2次,每次150mg的疗效好。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次300mg,每天2次的治疗方案,用药4周的治愈率高于每次150mg,每天2次或夜间服300mg的方案,且剂量增加并不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②长期治疗:通常采用夜间顿服,每天150mg。对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患者,应进行1年的维持治疗,以避免溃疡复发。

(2)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黏膜损伤:①急性期治疗:每次150mg,每天2次或夜间顿服300mg,疗程为8~12周;②预防: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同时,服用每次150mg,每天2次或夜间服300mg。

(3)溃疡:每次150mg,每天2次,绝大部分患者于4周内治愈,未能完全治愈的患者通常在接下来的4周治愈;

(4)胃食管反流性疾病: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每次150mg,每天2次或夜间服300mg,治疗8~12周;②中度至严重食管炎:剂量可增加至每次150mg,每天4次,治疗12周;③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治疗:口服每次150mg,每天2次。

(5)卓艾综合征:宜用大量,每天600~1200mg。

(6)间歇性发作性消化不良:标准剂量为每次150mg,每天2次,治疗6周。

(7)预防重病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或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反复出血;一旦患者可恢复进食,可用口服每次150mg,每天2次,以代替注射给药。

(8)预防Mendelson’s综合征:于麻醉前2h服150mg和最好麻醉前一天晚上服150mg。也可用注射剂。产科分娩患者可口服每次150mg,每6小时1次。如需要全身麻醉,应另外给予非颗粒的抗酸剂(如枸橼酸钠)。

2.肌内注射:治疗溃疡病出血,每次25~50mg,每4~8小时1次。

3.静脉注射:(1)消化性溃疡出血:每次25~50mg,每4~8小时1次。将雷尼替丁注射剂50mg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至20ml,作缓慢静脉注射(超过2min)。(2)术前用药:手术前1.5h静脉注射100mg。

4.静脉滴注:(1)消化性溃疡出血:以每小时25mg的速率间歇静脉滴注2h,每天2次或每6~8小时1次。(2)术前用药:静脉滴注100~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剂100ml,30min滴完。

5.14 药物相互作用

1.与苯妥英钠合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停用雷尼替丁后,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可迅速下降。

2.与普鲁卡因胺合用时,可使后者的清除率降低。

3.与铋制剂合用时,在胃溃疡愈合、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减少溃疡复发等方面优于雷尼替丁单独应用。

4.与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合用时,可减少溃疡复发。

5.有研究表明,雷尼替丁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的降糖作用有引起严重低血糖的危险。但也有雷尼替丁使格列本脲作用减弱的报道。故合用时应警惕可能发生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同时应用雷尼替丁和磺酰脲类降糖药。

6.含有氢氧化化铝和氢氧化化化镁的复方抗酸药,可使雷尼替丁的血药浓度峰值下降,曲线下面积减少,但雷尼替丁的清除无改变。

7.因胃肠局部用药可降低雷尼替丁的消化道吸收,故应间隔两者的服用时间,必要时间隔2h。

8.雷尼替丁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

9.雷尼替丁可减少氨苯蝶啶在肠道的吸收,抑制其在肝脏的代谢,并降低其肾脏清除率。但以减少肠道吸收为主,故总的结果是氨苯蝶啶的血药浓度降低。

10.有报道表明雷尼替丁(静脉注射)可使依诺沙星的吸收减少,但对环丙沙星的血药浓度无影响。

11.雷尼替丁与抗凝药或抗癫痫合用时,要比西咪替丁更为安全。

12.与华法林、利多卡因、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安)等经肝代谢的药物合用时,雷尼替丁的血药浓度不会升高而出现不良反应。但雷尼替丁可减少肝脏血流量,因而与普萘洛尔、利多卡因等代谢受肝血流量影响大的药物合用时,可延缓这些药物的作用。

5.15 专家点评

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较好。对抑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分泌作用比丙咪替丁强4~9倍,但不影响胃黏液和胰酶分泌。不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不影响肾功能、对P450酶的影响仅小于西咪替丁。

6 雷尼替丁中毒

雷尼替丁为一选择性H2受体拈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食物 *** 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的活性,但对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无影响。作用比西咪替丁强5~8倍。本药口服吸收快,不受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半衰期比西咪替丁稍长,约为2~2.7h。大部分以原型从肾排泄,24h尿中回收原形及代谢物总量为口服总量的45%。常用量2/d,150mg/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8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1]

6.1 临床表现

[1]

1.不良反应如下:

(1)静注后部分病人出现头晕、恶心、出汗及胃 *** ,持续10min左右可自行消失。有时在静注部位出现瘙痒、发红。有时还可产生焦虑、兴奋、健忘等。

(2)对肝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即可恢复。

2.中毒反应参见西咪替丁的相关内容。

6.2 诊断

雷尼替丁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

有雷尼替丁应用史,出现上述表现。

6.3 治疗

雷尼替丁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参见西咪替丁的相关内容。

1.一般不良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肝肾功能损害应积极采取保护肝肾功能治疗。

3.严重心律失常时,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卡马西平片说明书简介 (二)

最佳答案版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化学药品说明书

说明:卡马西平片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2月31日国药监注[2001]586号《关于印发第一批化学药品说明书的通知》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说明书是规范修订后的建议参考样稿,企业如有疑异,可提出修改意见。〔适应症〕应与原批准的内容一致;〔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项内容,企业提供的说明书不能比样稿所列的少。对于说明书样稿中的空项或未列全的项目,应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商品名、规格等。

【药品名称】

用名:卡马西平片

汉语拼音:Kamaxiping Pian

英文名:Carbamazepine Tablets

曾用名:酰胺咪嗪片, 痛痉宁片

商品名: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卡马西平,其化学名为: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15H12N2O

分子量:236.27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

本品为抗惊厥药和抗癫癎药。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抗惊厥抗癫癎、抗神经性疼痛、抗躁狂抑郁症、改善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抗中枢性尿崩症,产生这些作用的机制可能分别在于:1.使用依赖性地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故能明显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2.抑制T型钙通道。3.增强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4.促进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或提高效应器对ADH的敏感性。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缓慢、不规则。口服400mg后4~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值为8~12μg/ml,但个体差异很大。大剂量时达峰时间可达24小时。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为8~55小时。生物利用度在58~85%之间。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76%。主要在肝脏代谢,可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的药理活性与原形药相似,其在血浆和脑内的浓度可达原形药的50%。单次给药时T1/2为25~65小时,儿童半衰期明显缩短。长期服用诱发自身代谢,T1/2降为10~20小时。主要以无活性代谢物形式分别经尿和粪便排出72%和28%。本品能通过胎盘、能分泌入乳汁。

【适应症】

1.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神运动性发作或颞叶癫癎)、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上述两种混合性发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对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孪或失神张力发作无效。2.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也可用于脊髓痨和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患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以及疱疹后神经痛。3.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对锂或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症,可单用或与锂盐和其它抗抑郁药合用。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对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性情感性疾病,顽固性精神分裂症及与边缘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的失控综合征。*6.不宁腿综合征(Ekbom综合征),偏侧面肌痉孪。*7.酒精癖的戒断综合征。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1.抗惊厥,开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后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现疗效为止;维持量根据调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注意个体化,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 2.镇痛,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 3.尿崩症,单用时一日0.3~0.6g,如与其他抗利尿药合用,每日0.2~0.4g,分3次服用。 4.抗燥狂或抗精神病,开始每日0.2~0.4g,每周逐渐增加至最大量1.6g,分3~4次服用。每日 *** ,12~15岁,不超过1g;15岁不超过1.2g;有少数用至1.6g。通常成人 *** 为1.2g,12~15岁每日不超过1g,少数人需用至1.6g。作止痛用每日不超过1.2g。

小儿常用量 抗惊厥,6岁以前开始每日按体重5mg/kg,每5~7日增加一次用量,达每日10 mg/kg,必要时增至20 mg/kg,维持量调整到维持血药浓度8~12 μg/kg,一般为按体重10~20 mg/kg,约0.25~0.3g,不超过0.4g;6~12岁儿童第一日0.05 g ~0.1g,服2次,隔周增加0.1g至出现疗效;维持量调整到最小有效量,一般为每日0.4~0.8g,不超过1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球震颤。2.因 *** 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水的潴留和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发生率约10~15%。3.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StevensJohnson 综合症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皮疹、荨麻疹、瘙痒;儿童行为障碍,严重腹泻,红斑狼疮样综合症(荨麻疹、瘙痒、皮疹、发热、咽喉痛、骨或关节痛、乏力)。4.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腺体病,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尤其注意),骨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语言困难、精神不安、耳鸣、颤 、幻视),过敏性肝炎 ,低钙血症,直接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肾脏中毒,周围神经炎性尿紫质病,栓塞性脉管炎,过敏性肺炎性间歇性卟啉病,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注意有一例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的肌阵孪性癫癎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后引起脑膜炎复发。偶见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再障,中毒性肝炎。

【禁忌症】

禁用:有房室传导阻滞,血清铁严重异常、骨髓抑制、严重肝功能不全等病史者。

【注意事项】

1.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2.用药期间注意检查:全血细胞检查(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应经常复查达2~3年),尿常规,肝功能,眼科检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 3.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4.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应注意。 5.癫癎患者不能突然撤药。6.已用其他抗癫癎药的病人,本品用量应逐渐递增,治疗4周后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避免自身诱导所致血药浓度下降。7.下列情况应停药: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状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或皮疹出现。 8.用于特异性疼痛综合征止痛时,如果疼痛完全缓解,应每月减量至停药。 9.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反应,漏服时应尽快补服,不可一次服双倍量,可一日内分次补足。10.下列情况应慎用:乙醇中毒,心脏损害,冠心病,糖尿病,青光眼,对其他药物有血液反应史者(易诱发骨髓抑制),肝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或其他内分泌紊乱,尿潴留,肾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能通过胎盘,是否致畸尚不清楚,妊娠早期需慎用;本品能分泌入乳汁,约为血药浓度60%,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

【儿童用药】

本品可用于各年龄段儿童,具体参考

【用法用量】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对本品敏感者多,常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激越、不安、、焦虑、精神错乱、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再障。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尤其是单次超量或长期大量,肝脏中毒的危险增加,有可能使后者疗效降低。 2.与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由于本品的肝酶的正诱导作用,使抗凝药的血浓度降低,半衰期缩短,抗凝效应减弱,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而调整药量。 3.与碳酸酐酶抑制药合用,骨质疏松的危险增加。 4.由于本品的肝酶诱导作用,与氯磺丙脲、氯贝丁酯(安妥明)、去氨加压素(de *** opressin)、赖氨加压素(lypressin)、垂体后叶素、加压素等合用,可加强抗利尿作用,合用的各药都需减量。 5.与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环孢素、洋地黄类(可能地高辛除外)、雌激素、左旋甲状腺素或奎尼丁合用时,由于卡马西平对肝代谢酶的正诱导,这些药的效应都会降低,用量应作调整,改用仅含孕激素(黄体酮)的口服避孕药。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能出现 *** 大出血。6.与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合用,后者的血药浓度可能降低,必要时需要调整用量。7.红霉素与醋竹桃霉素(troleandomycin)以及右丙氧芬(detropropoxyphene)可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引起后者血药浓度的升高,出现毒性反应。8.氟哌啶醇、洛沙平、马普替林、噻吨类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强卡马西平的代谢,引起后者血药浓度升高,出现毒性反应。9.锂盐可以降低卡马西平的抗利尿作用。10.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合用,可引起高热或(和)高血压危象、严重惊厥甚至死亡,两药应用至少要间隔14天。当卡马西平用作抗惊厥剂时,MAO抑制药可以改变癫癎发作的类型。11.卡马西平可以降低诺米芬辛(nomifensine)的吸收并加快其消除。12、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加速卡马西平的代谢,可将卡马西平的t1/2降至9~10小时。

【药物过量】

可出现肌肉抽动、震颤、角弓反张、反射异常、心跳加快、休克等。 治疗:洗胃、给予活性碳或轻泻药、利尿等,严重中毒并有肾功能衰竭时可透析。小儿严重中毒时可换血,并需继续观察呼吸、循环、泌尿功能数日。根据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规格】

(1)0.1g (2)0.2g

瘫痪的意思 (三)

最佳答案瘫痪(paralysis)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是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所致。应针对导致随意运动障碍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治疗。

判定瘫痪时应首先排除某些疾病导致的运动受限,如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肌强直或运动迟缓、或因肢体疼痛不敢活动等。必须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将病变定位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特定水平,才能确定肌无力的病因,肌无力分布对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及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源性与肌源性病变的鉴别颇有裨益。

下肢瘫痪疾病病因:

下肢瘫痪的病因复杂,导致此疾病的情况具体有以下几种:

1、单瘫——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常见于脑动脉出血或闭塞、脑脓肿、脱髓鞘病以及脑胶质瘤等。

3、交叉性瘫痪——常见于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

5、周围神经性瘫痪——常见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肿瘤——脊柱损伤的椎体脱位、骨折错位及血肿,脓肿,椎间盘突出,脊髓血管畸形以及某些先天性脊柱病变等均可引起脊髓压迫。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卟啉病的拼音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酷斯法的其他内容。

牙齿矫正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牙齿正畸医疗事故

潜江(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病患|患者|医腐|医闹|医托|医改)inurl:n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